剧情简介 交通管理,筑牢灾后重建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开展消防演练,安全提高群众消防意识 “进入灾区的防线运输车辆决不能发生长时间、大面积堵塞”“灾区决不能发生失火亡人事故”……就在全市灾后恢复重建如火如荼进行的全力时候,为了让从灾难中站起来的保障人们过上安全、祥和的恢复生活,雅安公安立足自身工作实际,筑牢灾后重建提出了这样的安全工作底线。 这是防线公安机关职责所在,更是全力公安机关对每一个人的庄严承诺。 群众对安全的保障呼声就是改进公安工作的动力,群众对安全的恢复期盼就是公安工作的方向。 道路交通不安全,筑牢灾后重建群众出行就没保障,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就会受到牵绊。防线 火灾隐患不排除,群众生活就不安心,没有安定的环境如何进行灾后恢复重建? 从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出发,从保障灾后重建顺利进行出发,全市公安机关义不容辞。 保道路畅通,民警始终在路上;保消防安全,民警一直坚守。 建安全畅通运输线 一次堵车,一个民警走路疏导行程十公里;一月时间,一个民警可以穿破一双皮鞋…… 这,是芦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飞仙中队的民警创下的“记录”,而在这个“记录”的背后,是国道318线芦山县境内道路日均25000多台次车辆的安全、顺畅通行。 国道318线多营至飞仙关段是连接雨城区与芦山县的最近通道,从抗震救灾的“生命线”到灾后重建的运输线,这段国道都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设计日均车流仅为4000台不到、道路基础设施落后、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中险情频发……这些因素考验着沿线民警。 “国道318线就是灾区重建的生命线!”正是有了这样的共识,民警除了在国道318沿线设置规范的交通安全标志提示牌外,还顶风雨冒严寒,风雨无阻坚守在国道318线上。 对于民警来说,关键岗位上24小时执勤已经成为常态,虽然生活无规律、虽然风吹日晒、虽然与家人聚少离多,但看到一辆又一辆汽车从自己身边顺畅通过,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能够有序地通行,对我们来说已经算比较轻松了。有时候堵车堵凶了,几个小时都疏不通,我们几个人来回跑,一次疏导走个十多公里是常事。”芦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飞仙中队民警说。 民警每天的工作不仅繁琐枯燥,而且要时刻面临飞石、山体垮方的危险。“民警就应该坚守在最危险的地方,观察情况,指挥车辆安全通行,驾驶员按照我们的指挥手势通行,他们心里也踏实。”正在飞仙关路段地质灾害隐患点执勤的民警这样说。 这样的付出既是为了畅通,更是为了安全。 现在的道路上,路面执勤的民警多了,民警查纠交通违法行为保平安的力度加大了,为的就是给群众营造一个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 筑消防安全保障线 在灾区过渡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中,消防安全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灾区决不能发生失火亡人事故!”这是市公安局对消防安全提出的工作底线。 “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后,全市公安机关针对人员密集、用火用电安全隐患多的灾区集中安置点进行多批次拉网式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安全隐患2000余处,同时广泛宣传消防安全知识,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 针对消防安全隐患较为突出的集中安置点,民警多次与群众长谈了解情况,仔细讲解过渡房消防安全知识,嘱咐群众一定要规范用电用气,不能擅自使用大功率电器和使用明火取暖。在一次次的警民交流中,在过渡房内使用煤气罐、违规使用大功率电炉等火灾安全隐患被彻底排除。与此同时, 一个安置点火灾防控网也建立起来,通过强化多部门联合排查火灾隐患,突出重点时段防火巡查等措施,确保集中安置点的消防安全,实现了灾区安置点、棚户区无火灾事故发生。 此外,结合服务灾后重建工作,公安机关在消防安全监管工作中出台了便捷灾区消防安全监管服务措施。对灾后重建工程实行“一站式办公”,安排专人负责办理灾区工程审核验收、备案抽查等消防审批手续,实施“网上预约,电话预约”方式,主动上门服务,预约时间、地点一次办结;推行“边施工、边检查、边办手续 ”的“三边措施”监督管理模式;对灾后重建工程申报消防验收前的初检及例行检测,实行免费检测;对丢失消防审核、验收、开业手续的企事业单位,申请之日按原手续形式予以补发;对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灾后重建项目集中区和义务消防组织,无偿提供消防安全及灭火技能培训教育…… 查隐患、抓演练、强服务,一点一滴都包含着公安机关对群众的赤子之心,公安机关细致入微的工作,滋润着群众的心田。 记者 周昆